新版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印发

   2023-09-22 人民网380
核心提示:  本报电(申奇)近日,国家疾控局、国家卫健委印发《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以下简称“新版规范”)。新

  本报电  (申奇)近日,国家疾控局、国家卫健委印发《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以下简称“新版规范”)。新版规范对《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作了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为进一步做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作出指引。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一种乙类传染病。数据显示,2007年至2022年我国人间狂犬病发病数实现16年连续下降。

  “新版规范”明确,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为I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Ⅱ级暴露;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或者直接接触蝙蝠为Ⅲ级暴露。

  根据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政策解读,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狂犬病暴露应进行规范处置。其中,I级暴露者一般无感染风险,清洗暴露部位即可,无需进行医学处置;Ⅱ级暴露者存在轻度感染风险,应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确认为Ⅱ级暴露且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Ⅱ级暴露者其伤口位于头面部且不能确定致伤动物健康状况时,按照Ⅲ级暴露者处置;Ⅲ级暴露者存在重度感染风险,应处置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接种狂犬病疫苗。

  根据“新版规范”,暴露后的伤口处置应越早越好,处置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伤口冲洗,用肥皂水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消毒处理,伤口冲洗后用稀释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涂擦伤口;预防其他感染,根据伤口污染或感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狂犬病病毒以外的其他感染。


 
温馨提示:信息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医药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医药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制度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公告声明: (本网站不售卖药品,个人购药请咨询其他相关平台,本网站不提供在线交易、支付)
本网站为医药招商供求信息平台,对具体合作双方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在交易前请先查看对方证件。
在本网发布招商供求信息或双方合作,请贵招商企业向本网站提供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gmp、gsp等其他证件(传真或扫描图片)。
本站涉及健康保健和养生信息,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毒麻精放四类特殊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药品、精神药药品、放射性药药品);及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005005号  |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45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皖)-非经营性-202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