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净利大增44%,药明康德加速回到增长轨道

   2025-07-12 39
核心提示:2025年7月10日,药明康德发布2025年上半年正面盈利预告: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207.99亿元,同比增长约20.64%,其中持续经营

2025年7月10日,药明康德发布2025年上半年正面盈利预告: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207.99亿元,同比增长约20.64%,其中持续经营业务同比增长约24.24%;预计实现经调整归母净利润约63.15亿元,同比增长约44.43%。

具体来说,药明康德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85.61亿元,同比增长约101.92%,其中包含出售联营公司部分股权所得投资收益;利润总额预计约99.07亿元,同比增长约96.20%;每股收益预计约3.01元/股,同比增长约106.16%。

公告称,上半年业绩预增,主要因为公司持续聚焦独特的「一体化、端到端」CRDMO业务模式,紧抓客户对赋能需求的确定性,不断拓展新能力、建设新产能,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业务持续稳健增长,高效极致赋能客户并致力于将更多新药、好药带给全球病患。

以半年报业绩来看,药明康德如约实现了去年给出的“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指引,且按此测算,2025年全年营收和净利润规模有望超过2023年水平。

对此,二级市场也直接给出认可:7月11日早盘,港股药明康德大涨超10%,股价一度突破90港元,随后盘中触及涨停。

可见,药明康德在经历了去年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的风波后,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强大实力重回增长轨道,再次证明了自身发展的韧性和确定性。

净利翻倍

药明康德稳了?

从半年净利下滑到翻倍,CXO一哥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走出了“阴霾”。

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85.61亿元,同比增长约101.92%。相较于去年同期,这一表现堪称亮眼。

2024年半年报里,尽管药明康德在手订单首次超过400亿元,但当时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约42.40亿元,还是同比下降了20.20%,这也是过去5年里,这家CXO首次录得半年报业绩下滑。

但药明康德的恢复能力显然也是“惊人”的。2025年半年报的净利润预期不仅实现了翻倍,其增速也明显高于一季度的数据,后者是同比增长89.1%。

而在这一年里,《生物安全法案》、美国征收关税等可谓风波不断,时常扰动市场情绪,但药明康德都扛住了。

细究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尽管超85亿元的净利润里,出售联营公司部分股权所获得的投资收益支撑起了一部分,但营收的增长和多个核心指标的表现,依旧体现了其实力。

具体来看,药明康德本期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出售持有的WuXi XDC Cayman Inc.(下称药明合联)部分股票,预计收益约32.1亿元。

今年1月份,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通过两次大宗交易出售其间接控股子公司持有的联营企业药明合联共计86,000,000股股票。从规模上看,此次出售的股份约占药明合联当前总股本的7.17%,累计成交金额约24.26亿港元(不包含手续费等交易费用)。

如果扣除这些影响,药明康德预计本期实现经调整归母净利润约63.15亿元,同比增长约44.43%,显示了其核心业务强劲的增长动力。同时,药明康德预计本期实现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55.82亿元,同比增长约26.47%,与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增速相比主要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目前,药明康德并未披露新的2025年业绩指引,此前它曾预计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0%-15%,整体收入预计突破400亿元,达到415-430亿元。

从此次披露的营收和业绩增速情况来看,药明康德想要实现全年目标,已经不难。

独特模式+业务增量,

推动业绩增长

对于这样的业绩表现,药明康德在公告中将其主要归结于持续聚焦独特的“一体化、端到端”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业务模式,而这正是它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优势。

本质上来讲,CRDMO模式就是一个“漏斗型”的管线,大量的早期项目再该平台上可以为后期项目引流,实现不断向下游转化。

2024年,药明康德R端合成小分子数达到46万个,中后期的D&M阶段管线新增分子则达到1187个,其中R到D转化而来的分子有366个。可以说,这一模式确保了药明康德在手订单的持续增长,并提升了业务发展的确定性。

尽管此次业绩预告中,药明康德并没有透露在手订单情况,但从2024年年报的数据也可窥一斑。2024年,药明康德整体在手订单达到493.1亿元,同比增长了47.0%。

从贡献收入的地区来看,海外市场历来是药明康德收入的主力军,这一点在上半年业绩情况中应该也不会变。

有报告分析称,海外生物医药投融资恢复节奏早于国内,因此CXO海外需求改善节奏快于国内。而Biotech融资改善,从资金的注入到转化对产业链客户的询单、订单以及产业链公司收入,大概需要2-3个季度,因此CXO订单和业绩改善节奏的把握可基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番业绩预增公告中,药明康德还提到了“不断拓展新能力、建设新产能,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提高经营效率。”这一点或许也指向了其以多肽、寡核苷酸为代表的新分子业务(TIDES)。

有报告就指出,放眼全球,化学小分子药物研发需求较稳定,以核酸、多肽、ADC等领域则在近些年迎来快速发展,有望成为2025年及未来数年国内CXO的重要增长驱动力。具备新兴业务能力,是承接这些增量业务的前提条件,技术布局早、产能规模充足的佼佼者有望从中分得大部分增量业务。

身为CXO一哥的药明康德,正紧紧抓住这一机遇。2024年,药明康德TIDES业务收入达到58.0亿元,同比增长70.1%。而在2021年,这一数字仅为1.15亿美元(按当年年底的汇率换算成人民币,约为7.33亿元)。

广告

短短4年间,TIDES业务便增长超8倍,成为了药明康德新的增长点。截至2024年底,药明康德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3.9%。

同时,药明康德正在不断扩建产能,以承接更多的业务需求。2024年底,其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增加至41000L,预计2025年底将进一步提升至超100000L。

而从2024年年报披露的来看,药明康德亦在加速推进全球D&M产能建设,预计2025年资本开支达到70-80亿元。

具体而言,将持续投入瑞士库威基地,该基地在2024年期间口服制剂产能翻倍;将持续推进美国米德尔顿基地建设,计划于2026年底投入运营。2024年5月,新加坡研发及生产基地正式开工建设,该基地一期计划于2027年投入运营。

从年初至今,药明康德在A股市场上已经累计涨超40%。眼下,这份业绩预期披露后,来自资本市场的反馈,再度反映了投资者对CXO行业复苏的预期。

随着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回暖,以及国内创新药行情持续火热,多重利好共振之下,药明康德无疑有望驶入增长的快车道。


 
温馨提示:信息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医药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医药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制度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公告声明: (本网站不售卖药品,个人购药请咨询其他相关平台,本网站不提供在线交易、支付)
本网站为医药招商供求信息平台,对具体合作双方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在交易前请先查看对方证件。
在本网发布招商供求信息或双方合作,请贵招商企业向本网站提供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gmp、gsp等其他证件(传真或扫描图片)。
本站涉及健康保健和养生信息,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毒麻精放四类特殊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药品、精神药药品、放射性药药品);及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005005号  |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45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皖)-非经营性-202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