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药物“闪送” 北航新成果登上《自然》

   2025-05-03 74
核心提示: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内脏器官疾病的精准治疗依赖于高效药物递送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常凌乾团队与合作者

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内脏器官疾病的精准治疗依赖于高效药物递送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常凌乾团队与合作者研发了一种柔性可植入式电子贴片(NanoFLUID),融合了柔性电子、微纳加工等前沿技术,具有无线控制、极致轻薄和易贴附特点,可以像创可贴一样贴在生物体器官上,将药物精准送达靶器官部位和细胞内部。相关成果4月30日发表于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

NanoFLUID实现内脏器官精准给药

现有的药物递送范式面临两大挑战:传统的口服或者静脉给药方式效率有限,药物在全身循环中容易"迷路",难以精准到达病灶部位,并产生对其它器官损伤的风险;大分子药物如基因药物,很难穿过细胞膜天然屏障。“按照常规的给药方式,相当于吃100块钱的药,可能只有1块钱的药能真正到达病灶区域进行有效治疗。”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常凌乾教授解释道。

北航基于NanoFLUID的技术转化:Ultra-NEP透皮导入仪

为解决这一问题,常凌乾团队联合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西北工业大学等研究者研发的这种NanoFLUID,基于常凌乾团队标签技术——纳米电穿孔,通过结合柔性电子材料,形成5层微纳结构电子贴片,中间层为药仓,可直接附着在器官表面。其独特的“纳米孔-微通道-微电极”的3D结构,可实现低电压下细胞膜安全穿孔,同时巧妙利用纳米孔道内形成的超高电场强度,将药物分子递送速度提升了上万倍(对比传统的电递送方法)。无源供电模块保证了贴片在植入内脏器官后的实时可控打开细胞膜“通道”,将大分子或基因药物分子以高于传统递送速度安全、快速高效送入目标细胞内。NanoFLUID还可以通过调控电参数,精准地以微米和微克为单位控制药物进入器官的深度及剂量。

NanoFLUID代表了一项具有范式革新意义的生物电子学突破,为内脏器官靶向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该技术目前已在北航实现转化,应用在医学美容、皮肤创伤修复等领域,孵化了基于纳米电穿孔的无创Ultra-NEP透皮导入仪,实现高效药物递送。

常凌乾团队目前正在研究可降解材料,以便贴片在使用后可自行降解。团队还致力于提高贴片与复杂器官表面的贴合度,以及开发无创植入方式,如利用微型机器人(16.6600.493.03%)或微导管对贴片进行精准导航到目标位置。该项成果是典型的医工交叉的成果,涉及到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电子、力学、微纳加工和材料学等学科,体现了北航的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群逐渐地向多学科有机融合的发展趋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温馨提示:信息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医药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医药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制度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公告声明: (本网站不售卖药品,个人购药请咨询其他相关平台,本网站不提供在线交易、支付)
本网站为医药招商供求信息平台,对具体合作双方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在交易前请先查看对方证件。
在本网发布招商供求信息或双方合作,请贵招商企业向本网站提供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gmp、gsp等其他证件(传真或扫描图片)。
本站涉及健康保健和养生信息,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毒麻精放四类特殊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药品、精神药药品、放射性药药品);及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005005号  |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45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皖)-非经营性-202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