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寻找安全有效的抗衰老策略成为科学界的热点。传统中药凭借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独特优势,在抗衰老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荆防颗粒作为中医经典名方,历来用于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但其在抗衰老方面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近日,来自齐鲁理工学院的科学团队在国际期刊 Biogerontology 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Jingfang granule extends lifespan and healthspan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insights from RNA‑seq analysis of genetic mechanisms”的研究性论文。
该研究发现荆防颗粒(JFG)可以通过多靶点调控细胞外基质、生殖功能和线粒体健康,从而延缓衰老。
荆防颗粒是源自中医经典名方的传统中药复方制剂,由山东鲁南制药集团生产,主要成分包括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等十余味中药材,其组方可追溯至明代《摄生众妙方》中的"荆防败毒散",具有疏风解表、祛湿止痛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身痛等外感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方剂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活性,而本研究则首次系统揭示了其在抗衰老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发现其可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延缓机体衰老进程。
首先,研究通过浓度筛选实验,发现1.2-1.6 mg/ml的JFG处理使秀丽隐杆线虫的中位寿命延长13.3%,最高寿命延长9.1%。其中1.2 mg/ml效果最佳,被选为后续RNA-seq分析的浓度。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JFG处理后线虫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共鉴定出66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04个基因上调,356个基因下调。这些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外基质、生殖过程和应激反应等功能。
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调基因中包括多个胶原蛋白基因和生殖相关基因,这些基因与线虫的皮肤结构、生殖能力和抗压能力密切相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转录因子atfs-1的表达也被显著激活,该基因在细胞应激保护和线粒体功能维持中发挥关键作用。
基因本体分析显示,上调基因富集于免疫系统过程、营养储存、抗氧化活性等与抗衰老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功能。京都基因与KEGG通路分析则揭示了JFG可能通过异生物质代谢、膜转运以及脂质、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等途径发挥作用。
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ECM相关蛋白与生殖相关蛋白之间存在密切相互作用。实验验证表明,当生殖相关基因cpg-3被抑制时,多个ECM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证实了两类基因的功能关联。此外,JFG处理还改善了线虫的先天免疫力和生育能力,这些综合效应共同延缓了器官功能退化,包括表皮、生殖系统和线粒体等关键组织的衰老进程。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中药荆防颗粒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延缓衰老的分子机制。其独特价值在于:不同于单一成分的西药,JFG作为天然复方制剂,能同时调控细胞外基质完整性、生殖健康和线粒体功能三大衰老关键环节,展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优势。这为开发新型抗衰老干预措施提供了重要启示——天然产物特别是传统中药复方,可能是应对全球老龄化挑战的潜在解决方案。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JFG中具体活性成分及其人体应用潜力,为中医药现代化和抗衰老产品开发开辟新方向。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07/s10522-025-1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