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们出现手足麻木的症状,常会想到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我们在前几期文稿中都做了介绍。但糖友出现肢体麻木的症状,还要考虑其它疾病的可能,比如颈椎或腰椎病变、脑梗死、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情况,对于这些疾病要仔细专科检查,作出鉴别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65岁的糖友梁叔,糖尿病病史有5年,在1年前开始出现双上肢麻木并逐渐加重,当时以为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便一直在当地医院就诊治疗,但症状没有好转,反而在今年5月还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逐渐发展到需要拄拐方能行走,行动十分不便。梁叔曾到当地医院完善彩超发现“双下肢动脉狭窄”,也做了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手术,可麻木、乏力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这令他感到十分烦恼。
入住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后,经过医生详细的体格检查,建议梁叔完善了肌电图,并做了腰穿留取脑脊液化验检查,最后发现,梁叔的脑脊液检查出现蛋白含量增高、但白细胞数正常的表现,医生判断他果然不是糖尿病神经病变,而是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也被称为——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一、什么是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呢?
人体的神经就像是电线,想要让手脚能够自如的活动,都得依赖“电线”的传导功能正常,而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就好比“电线”出了故障,神经出现了炎症反应,导致肢体出现麻木、乏力的症状。这种症状一般是从肢体末端开始、两边对称出现、逐渐加重。这种症状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非常相似,但治疗的方法大不一样,往往容易导致误诊、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对于这类疾病一定要专科医生仔细体格检查并作相关实验室检查来鉴别。病程缓慢、极易复发是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点,且病变主要累及较大部分的周围神经、脊神经,甚至会出现呼吸肌无力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二、怎样确诊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呢?
可通过肌电图、腰穿脑脊液检查、神经活检确诊。许多糖友听到需要“穿刺”“活检”等有创操作,可能产生抗拒心理。对于疾病的诊断,有些有创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也是必须的,大多数情况都是安全的。糖友可在专科医生的建议下完善相关检查。
三、怎样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呢?
西医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主要以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为主。治疗方法上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营养神经,抗氧化治疗很不相同。因而鉴别诊断、找出病因尤为重要。
格林巴利综合征属中医“痿证”范畴,病机总属标实本虚,因实致虚。病因多与外感病邪(多为温热病邪)侵袭,耗气伤阴,筋脉失去濡养;或因湿热之邪郁阻、食积化热而湿热内蕴,邪盛塞滞,遏于经脉而气血凝滞;又或是肝肾不足,骨枯髓少,肝血不充,无以荣筋。中医的病因病机也和糖尿病神经病变以“瘀血”为主的病机特点很不一样,相对应的治疗也大相径庭。
搞清了病因,梁叔接受了激素冲击治疗及中医药辨证治疗后,双下肢麻木、乏力的症状终于有所缓解,并渐趋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