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进校园引争议!常吃预制菜安全健康吗?

   2023-09-22 搜狐网347
核心提示:近年来,预制菜一直备受关注,成为热门话题。最近,关于“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引发了许多家长的担忧。预制菜是否

近年来,预制菜一直备受关注,成为热门话题。最近,关于“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引发了许多家长的担忧。预制菜是否新鲜?是否会破坏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青少年如果长期吃预制菜,会不会导致营养不良?这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预制菜是什么?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参与起草的《预制菜》团体标准定义,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根据加工方式和程度的不同,预制菜可以分为即食/即热预制菜、即烹预制菜和预制净菜三类。

即食/即热预制菜是指已经经过初步烹调,可以直接食用或加热后食用的菜品。例如,超市里常见的快餐便当、微波食品、调理蔬菜等都属于这一类。

即烹预制菜是指经过初步加工,但还需要进行最后烹调的菜品。这些菜品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烹调处理才能食用,例如一些厨房小白购买的快手菜。

预制净菜则是指仅经过初步加工和切割处理的蔬菜和肉类等原材料,需要自己进行最后的烹饪处理才能食用。这种菜品通常需要较长的保质期,对保存条件和卫生要求较高。

预制菜安全吗?

很多家长担心,预制菜中含有过多添加剂,危害食品安全,对孩子不利。但其实,并非只有预制菜中才有添加剂,各类食品中都普遍存有添加剂,包括食堂现煮和餐厅现炒的菜品。防腐剂、增香剂等添加剂在各种食品中都有使用。

预制菜之所以能长时间保存,主要是因为高温灭菌后密封冷藏或冷冻保存,这实际上是一种软罐头食品保存方法。这种加工过程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不稀奇,因为这种方法在食品工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2022年4月27日,全国首部《预制菜点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在南京正式公布。该规范对预制菜点的食品原料采购、制作加工、包装要求、保质期及最佳品尝期、贮存和配送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在食品原料采购方面,规范鼓励采用可溯源的食品原料。制作加工环节要求严格遵循卫生标准和工艺要求。

预制菜是否新鲜是由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来决定的,不是由菜品的加工方式来决定的。因此,只要是严格按照规范生产预制菜的厂家,食品安全是应该能够保障的。

常吃预制菜对健康有影响吗?

安全若能保障,经常食用预制菜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否有影响,也是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从现状看,如果选择不当,长期吃预制菜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

营养不均衡。虽然二次加热会导致一些营养物质的损失,但这种损失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在家庭烹饪过程中,加热和重新加热的过程也会导致营养物质的损失。然而,由于预制菜需要经过高温加工并密封保存,因此在这种处理过程中,绿色蔬菜的颜色和口感往往难以保留。在预制菜中加入绿叶蔬菜往往会导致颜色变黄,口感稀烂。所以绿叶蔬菜可能会摄入不足。

长胖,慢性病风险增加。许多预制菜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口味以及追求更长的保质期,可能含有较高的脂肪含量和热量。并且,长期摄入过量的脂肪和盐是导致高血脂和高血压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人们在购买预制菜时应该仔细查看营养成分表,了解其脂肪和热量含量,并根据自身需求谨慎选择。

因此,要使预制菜真正发挥其优势,关键在于合理搭配荤素,并选用低油低盐的产品,同时选择信誉可靠的商家。这样一来,长期食用预制菜也可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重要的是,无论选择哪种食物,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安全必须得到保障。而对于校园餐饮来说,安全和健康,缺一不可。

参考资料:

1.健康河南.https://mp.weixin.qq.com/s/-dDy7l1bMb02R3-GarM6xg

2.科普中国.https://mp.weixin.qq.com/s/wrM53TOojWtSIFUuoqWFZQ


 
温馨提示:信息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健康家园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家园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制度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公告声明: (本网站不售卖药品,个人购药请咨询其他相关平台,本网站不提供在线交易、支付)
本网站为医药招商供求信息平台,对具体合作双方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在交易前请先查看对方证件。
在本网发布招商供求信息或双方合作,请贵招商企业向本网站提供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gmp、gsp等其他证件(传真或扫描图片)。
本站涉及健康保健和养生信息,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毒麻精放四类特殊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药品、精神药药品、放射性药药品);及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005005号  |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45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皖)-非经营性-202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