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拖出来”的?提醒:身上2处发臭,可能是肾脏在求救

   2023-07-23 鳳凰網342
核心提示:小李是典型的“朋克养生”爱好者,啤酒杯里泡枸杞,边熬夜边吃保健品,都是他的日常。可日渐憔悴的面容,不少朋友都替他担心了起

小李是典型的“朋克养生”爱好者,啤酒杯里泡枸杞,边熬夜边吃保健品,都是他的日常。可日渐憔悴的面容,不少朋友都替他担心了起来,对此,他却不以为然,甚至变本加厉,白天饮料当水喝,晚上大鱼大肉,还买了一堆补品,表示这是他对自己身体的“补偿”。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小李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症状,先是发现自己夜尿增多,后续尿液中还带有泡沫及浓烈臭味。他开始以为只是上火,便又去药店买了些下火冲剂和药物。但吃药一周后这“上火”情况却越来越严重,甚至连口气里也出现了一股尿味。

回想起近日食欲下降,偶尔还有眩晕感的自己,小李终于不淡定了,于是急忙去了医院检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化验结果显示,小李的血肌酐已达到201μmol/L,还并发贫血、双肾体积小,最终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医生表示,幸好来得早,如果再拖下去可能会进展为尿毒症。

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代谢工厂”,负责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液体,回收营养排除垃圾,维护我们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但无论是人还是机器,当超出承受能力时,就可能发生损伤。据《柳叶刀》调查数据,中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高达10.8%,患者人数超1.2亿;终末期肾病(尿毒症)发病率在1%,并且有逐年递增及年轻化趋势。

更让人可怕的是,慢性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很多粗心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有肾病,等出现严重情况时,大部分已经出现肾损伤,甚至已经发展到尿毒症。

因此,对待这个“沉默杀手”,我们一定要学会察“颜”观色,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症的人,更要注意肾脏健康,及早发现肾脏问题。

作为代谢厂主,肾脏问题通常会透过泌尿系统异常表现出来,最简单的就是看尿液的颜色和尿量,如果出现泡沫尿或血尿、尿量发生改变(一天去几次厕所或半天不去一次),身体还伴随水肿、腰痛、食欲不振等现象,那么十有八九是肾脏给你敲警钟了。

当然,狡猾的肾病也可能不按套路出牌,它喜欢把症状转移到无声无色的“气味”上,让人难以发现,所以,若发现身上这2处发臭,就得注意了!

在正常情况下,肾脏会过滤血液,将废物、代谢产物和其他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当肾功能出现问题,这些物质就可能在尿液中积聚,导致尿液出现异味。

口臭一般由口腔或消化系统问题引起,但也有一部分与体内疾病有关。如果肾脏受损,失去了正常的滤清功能,那么体内的废物和代谢产物也可能通过呼吸、皮肤和口腔排泄,从而导致口臭或气味异常。

如果发现自己有以上问题,可到医院进行血检(查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和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再对症治疗。

人体中的钠95%由肾脏代谢和排泄,但肾单位的“人手”就那么多,若长期摄入高盐饮食,过量的钠沉积在体内,肾脏就有可能处理不过来,导致水分潴留,进一步增加肾脏负担。

虽然鱼和肉类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长期摄入过量蛋白质,也会让肾脏超负荷。特别是海鲜类高蛋白食物,嘌呤含量也较高,若加上啤酒,则易产生过多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谢物,引发高尿酸血症,甚至肾结石、尿毒症。

相比平淡无味的白开水,大部分人更爱可乐、奶茶或咖啡等饮料,甚至把它们当作主要“水源”,只喝饮料不喝水。

然而,饮料中的某些成分,每一个都可能是伤肾能手。

首先,咖啡因是一种利尿剂,过量摄入可能导致尿液排出过多,影响体内水分平衡,而且容易升高血压直接对肾造成伤害。碳酸饮料中的磷酸盐则可导致钙的排泄增加,增加肾结石的可能。而长期高血糖状态也可能对肾小管和肾小球造成损伤,增加肾脏疾病的风险。

除了滥用抗生素、退烧药、感冒药等可能会影响肾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造成肾损伤外,很多偏方使用的植物或动物成分也可能含有毒性物质,如马兜铃、鱼胆、蜈蚣等,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引发肾衰竭。

憋尿会导致尿液在膀胱内滞留时间过长,不仅增加了泌尿系统的压力和负担,还易繁殖细菌,从而引发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


 
温馨提示:信息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健康家园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家园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制度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公告声明: (本网站不售卖药品,个人购药请咨询其他相关平台,本网站不提供在线交易、支付)
本网站为医药招商供求信息平台,对具体合作双方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在交易前请先查看对方证件。
在本网发布招商供求信息或双方合作,请贵招商企业向本网站提供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gmp、gsp等其他证件(传真或扫描图片)。
本站涉及健康保健和养生信息,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毒麻精放四类特殊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药品、精神药药品、放射性药药品);及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005005号  |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45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皖)-非经营性-202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