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该如何正确用药?用药时机很重要!

   2024-09-24 搜狐网258
核心提示:最近药师在值夜班时,发现急诊患者不少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前来就诊,基本上用药也是大同小异,出于兴趣,我查阅了相关资料。

最近药师在值夜班时,发现急诊患者不少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前来就诊,基本上用药也是大同小异,出于兴趣,我查阅了相关资料。

普通感冒,即狭义上的上呼吸道感染,以急性鼻咽炎为主,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类型,发生率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其年幼儿,多呈自限性。

临床上感冒药使用存在的问题

汇总门急诊处方情况可知,临床上感冒药使用常见以下三类问题:

1、重复用药

如含退热成分的复方感冒药与退热药联用。

2、不合理联用

给无发热患者使用含退热成分的复方感冒药。

3、盲目用药

同时服用两种以上感冒药等,以致超量用药并增加不良反应。

剖析复方感冒制剂

目前常用的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即一个药品里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效成分。常用复方感冒制剂组分如表:

尽管不同的复方感冒药药名不同,但大多有着相同成分, 如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混用感冒药,极易造成重复用药、相同有效成分过量。

看准症状选对用药

患者用药时应当注意什么呢?请务必关注用药时机、用药剂量、特殊人群、替代治疗这四方面:

用药时机

感冒治疗应为对症治疗,不可随意用药!对症治疗参考如下:

1、早期仅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时,可选用麻黄碱和扑尔敏的复方组合。

2、当在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基础上出现咳嗽、全身酸痛、发热等症状时,建议服用含镇咳成分和解热镇痛成分的感冒药。

3、普通感冒用药不应超过七天,一周后上述症状未明显好转或消失,应及时前往医院明确诊断,给予进一步治疗。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感染引起,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故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用药剂量

根据我国现有资料,对乙酰氨基酚每日用量不超过2g!所以感冒药不应自行混用!

肝损伤是对乙酰氨基酚的常见不良反应,过量使用、长期用药或者用药期间饮酒会增加其肝损伤风险。

还需注意的是,小儿肝脏解毒和肾脏排泄等功能的发育尚不完善,用药不当较易引起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用药

01、妊娠期或哺乳期

孕妇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苯海拉明、布洛芬、右美沙芬等,以免影响胎儿发育或孕期延长。妊娠3个月内禁用愈创木酚甘油醚。苯海拉明、金刚烷胺等药物可通过乳汁影响幼儿,故哺乳期妇女禁用。

02、驾驶员、高空作业者

特种作业人员慎用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具有抗胆碱能的感冒药,因其可导致神经功能一过性紊乱、注意力不集中等。

03、糖尿病、青光眼、严重心脏病患者

这几类患者慎用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

04、呼吸功能不全患者

应慎用含可待因、右美沙芬的感冒药,其中枢镇咳作用会影响痰液排出。

05、肝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有出血症状者

应慎用含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的感冒药,因为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常表现为胃肠道、肝、肾损害。

替代治疗

普通感冒具有自限性,若症状较轻则无需治疗,通常在2至3日后变稠涕, 5至7日可痊愈。若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时则需服药,以对症治疗为主。

注意休息、空气加湿或适当补充水以减少鼻通道和喉咙的干燥、避免继发细菌感染等。

结语

由于个体差异较大,感冒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遵从当次医嘱服药。


 
温馨提示:信息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健康家园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家园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制度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公告声明: (本网站不售卖药品,个人购药请咨询其他相关平台,本网站不提供在线交易、支付)
本网站为医药招商供求信息平台,对具体合作双方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在交易前请先查看对方证件。
在本网发布招商供求信息或双方合作,请贵招商企业向本网站提供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gmp、gsp等其他证件(传真或扫描图片)。
本站涉及健康保健和养生信息,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毒麻精放四类特殊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药品、精神药药品、放射性药药品);及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005005号  |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45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皖)-非经营性-202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