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的“甲醛大户”被揪出,3种蔬菜含甲醛会致癌?告诉你真相

   2024-06-13 网易健康167
核心提示:正逢周末,刘奶奶起了个大早到菜市场去买菜,想着给一周才回一次家的孙子孙女多做点好吃的。刘奶奶转了一圈,买了鱼肉、排骨、虾

正逢周末,刘奶奶起了个大早到菜市场去买菜,想着给一周才回一次家的孙子孙女多做点好吃的。

刘奶奶转了一圈,买了鱼肉、排骨、虾,还买了点菜,看到摊位上新鲜的黄瓜,也想着买点。

转身便听到旁边几位大妈的聊天声:“听说现在的蔬菜里都有甲醛,吃的都不安全了!”

刘奶奶心想甲醛不是装修污染里有的东西吗,怎么还跑到蔬菜里了?

虽然买了菜回家了,但刘奶奶想到她们说的菜里有甲醛就不舒服,担心孩子们吃了对身体不好,那蔬菜里真的有甲醛吗?


一、市面上流传的3种甲醛蔬菜,真相如何?

一提到甲醛,很多人都会想到装修污染,很少有人会把甲醛与蔬菜联系起来,那市面上流传的几种甲醛蔬菜真相到底是什么?

1、金针菇为避虫害喷甲醛,对人体有害致癌?

网传金针菇等菇类在种植过程中,为了避虫害一般会喷甲醛。

但据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杭州市食品安全监督协会购买的金针菇检测发现,金针菇中的甲醛含量很低,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2、用胶带捆绑的蔬菜含有大量甲醛会致癌?

人们担心胶带黏合剂中的甲醛会危害人体健康,认为胶带捆绑的蔬菜中也有大量甲醛会致癌。

河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副主任药师黄姗指出:据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塑料膜、黏合剂等都是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无需担心胶带中甲醛超标。

另外,抛开剂量谈安全并不科学,美国环保署指出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小于等于0.2毫克的甲醛,都是安全的。而用于捆绑蔬菜的胶带本身甲醛含量低,放置过程中还会挥发,一般不会危害到身体健康。


3、白菜内含甲醛可能导致白血病,不能吃?

网传山东、河北等地蔬菜批发市场中的白菜上喷洒了甲醛溶液,以此来保鲜,食用这种白菜可能会诱发败血病。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食品安全的副教授朱毅指出:夏天气温高,确实为了保鲜可能会喷洒甲醛,但甲醛易挥发,在运输、浸泡、清洗、烹饪的过程中会变得微乎其微,一般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如果担心有残留的话,可以多清洗几遍。


二、对待食品中的甲醛,该如何去除并远离?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中华人民共和国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王思露表示:对甲醛食品要理性看待,虽然甲醛是一种致癌物,但甲醛的危害主要在于吸入,而不在于食物摄入,一般日常吃的食物不会引发甲醛中毒。

而且甲醛本身易挥发,在运输、储存、烹饪的过程中会挥发一部分,无需过于恐慌。

想要更好的去除甲醛,建议在烹饪前要多清洗几遍,另外食用菌菇类一定要注意烹煮熟透。


王思露提醒平常要避免买到非法添加甲醛的食物,做到下面几点!

1、保证食物多样性

饮食上尽量要保证食物的多样性,避免单种食物摄入太多,以减少食物中毒风险。

2、正规场所购买食物

一般购买食物最好选择正规、大型的商超或者有资质的农贸市场。


3、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甲醛在高温下易挥发,因此建议食物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4、拒绝谣言

很多网传的鉴别甲醛的方法并不可信,因此要做到拒绝谣言。


三、这4种“菜”才是真的可能致癌,尽量少吃

专家建议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但下面这几种菜可能会致癌,尽量要少吃!

1、太烫的菜

很多人喜欢趁热吃,但长期食用过烫的蔬菜,可能会损伤食管黏膜,增加食道癌变风险。为了身体健康,建议平常要少吃过烫的蔬菜。

2、腌制的菜

腌制的蔬菜中含有很多亚硝酸盐,吃多了会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黏膜癌变风险。


3、炒菜油冒烟

油冒烟了炒下的菜,可能会产生致癌物,增加致癌风险。

4、隔夜剩菜

隔夜的剩菜中亚硝酸盐超标,经常食用可能会诱发消化道癌症,增加患癌风险。


网传市面上有些蔬菜会喷洒甲醛来保鲜,很多人担心食用后会致癌,但其实甲醛在运输、放置、清洗、烹饪等过程中可能会挥发一部分,一般无需过于担心致癌。

真正要少吃的是腌制菜、太烫的菜、隔夜剩菜等,这几种菜尽量要少吃。


 
温馨提示:信息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健康家园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家园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制度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公告声明: (本网站不售卖药品,个人购药请咨询其他相关平台,本网站不提供在线交易、支付)
本网站为医药招商供求信息平台,对具体合作双方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在交易前请先查看对方证件。
在本网发布招商供求信息或双方合作,请贵招商企业向本网站提供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gmp、gsp等其他证件(传真或扫描图片)。
本站涉及健康保健和养生信息,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毒麻精放四类特殊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药品、精神药药品、放射性药药品);及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005005号  |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45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皖)-非经营性-202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