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盆腔积液就意味着有盆腔炎吗

   2024-01-31 搜狐网376
核心提示:有些女性朋友做妇科B超发现有盆腔积液,对此非常紧张,担心自己得了盆腔炎。顺义妇儿医院妇科石亚丽介绍,有盆腔积液并不一定是

有些女性朋友做妇科B超发现有盆腔积液,对此非常紧张,担心自己得了盆腔炎。顺义妇儿医院妇科石亚丽介绍,有盆腔积液并不一定是得了某种疾病,大多数盆腔积液都是生理性的;能够引起盆腔积液的疾病有很多种,不一定是盆腔炎。

盆腔积液是什么?

盆腔积液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疾病。当人体腹腔漏出液达到或者超过200毫升,这些漏出液会在卧躺状态下积聚在腹膜腔最低处。此时,借助超声,医生可以观察到此处凹陷内有一定深度的液体样区域,这就是盆腔积液。

什么情况下的盆腔积液可能需要治疗?

盆腔积液可分为生理性盆腔积液和病理性盆腔积液两种。绝大多数盆腔积液都是生理性的,常在排卵期或经期出现,一般不引起症状,或者症状较轻。若B超提示积液深度小于3厘米,结合患者病史、月经期、排卵期以及伴随症状(腹痛程度),可以排除病理性盆腔积液的可能,就不需要治疗。切忌一发现有盆腔积液就乱用药。

引起病理性盆腔积液的原因有很多种,需要针对引起盆腔积液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常见的妇科病因有盆腔炎、附件炎、宫外孕、黄体破裂、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非妇科病因有阑尾炎、其他盆腹腔脏器或血管破裂出血、肠穿孔、消化道肿瘤等,需医生评估治疗。

如果怀疑是盆腔积液,需要做哪些检查?

当患者经检查发现有盆腔积液,并且无法排除病理性盆腔积液可能,医生就会根据患者的详细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综合判断积液的性质。

常规检查有以下几种:

妇科检查

检查阴道及分泌物、宫颈、子宫体、附件及盆腔。触诊时宫颈举痛、子宫和双附件压痛、白带异常,可能提示盆腔炎。

血常规

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提示炎性病变,常见于盆腔炎。

妇科B超

检查有无盆腔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畸形、盆腔内炎性肿块或脓肿等,并可测量积液深度,是明确盆腔积液病因的有效方法。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MRI)检查

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腹腔肿瘤患者。CT检查对明确病灶及盆腔侵犯、粘连范围有重要诊断价值;

肿瘤标记物检查

若由盆腔肿瘤导致盆腔积液,相关肿瘤标记物水平升高。

结核菌素试验

若由生殖器结核导致盆腔积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腹腔穿刺

若积液较多且无法明确积液性质,可抽取积液检验以明确诊断。

腹腔镜检查

医生可通过腹腔镜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并进行活检,并可根据镜检情况确定病灶的临床分期,进而指定治疗方案。

病理性盆腔积液应该怎么治疗?

若患者被确诊为盆腔炎、盆腔脓肿,需用抗生素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同时需要保证营养充足、均衡。药物治疗无效时可手术治疗,包括脓肿切开引流、患侧附件切除、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阑尾切除等方式。

若患者被确诊为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可能需要急诊手术治疗。黄体囊肿破裂但生命体征平稳、血色素没有动态下降的患者可以保守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患者选择手术、服用药物、放置曼月乐环等治疗措施长期综合管理,以达到缓解症状、延缓复发、巩固效果、促进生育的目的。

若患者有恶性肿瘤的可能,建议尽早手术,或者先采用放化疗等手段减轻肿瘤负荷后再判断是否能够手术。

如何预防盆腔积液?

注意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忌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忌饮酒,多喝水。

养成良好的清洁习惯。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天清洗外阴,做到专盆专用。不要用肥皂水或者药水清洗外阴、冲洗阴道,避免引发菌群失调,导致感染。经期、孕期及同房前后等特殊时期,要尤其注意个人卫生。

经期、有盆腔炎症时避免性生活,经期避免劳累或剧烈活动,以减少经血逆流诱发的盆腔炎症及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可能。

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

进行人流、宫腔镜等操作后,注意避孕、注意卫生,避免逆行感染。

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温馨提示:信息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健康家园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家园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制度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公告声明: (本网站不售卖药品,个人购药请咨询其他相关平台,本网站不提供在线交易、支付)
本网站为医药招商供求信息平台,对具体合作双方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在交易前请先查看对方证件。
在本网发布招商供求信息或双方合作,请贵招商企业向本网站提供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gmp、gsp等其他证件(传真或扫描图片)。
本站涉及健康保健和养生信息,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毒麻精放四类特殊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药品、精神药药品、放射性药药品);及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005005号  |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45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皖)-非经营性-202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