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健康杀手”脑梗塞,您真的了解吗?

   2023-11-01 搜狐网344
核心提示: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趋势越来越高,它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中老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趋势越来越高,它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让人堪忧。

了解正确的预防知识对于脑梗塞的预防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年龄、性别、家族性遗传病是不可预防的因素,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颈动脉狭窄、吸烟、饮酒、心脏病以及肥胖等因素是可预防的脑卒中危险因素。

今天

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如何预防脑梗塞

什么是脑梗塞?

脑梗塞,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通俗点说就是脑子里的血管被堵住了,出现一部分区域坏死,而根据血管被堵的原因不同,主要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其临床症状复杂,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重者不仅肢体瘫痪,甚至可以出现急性昏迷、死亡。一般脑梗塞预后较脑出血好,但病情严重的脑梗塞预后不佳。

什么是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其实和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原理一样。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但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出现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只是两者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心肌梗死堵塞的是心脏的动脉,而脑梗塞堵塞的是脑部的动脉。

什么是脑栓塞?

身体其他部位形成的栓子,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的血管,堵塞了血管。

栓子的类型主要有:血栓、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等;栓子的来源主要有心源性(从心脏过来的栓子)、非心源性(身体其他部位来的)、不明原因的栓子(找不到栓子来源)。其中最常见的是心源性栓子;心源性的脑栓子主要见于房颤(50%)、感染性心内膜炎(20%)、急性心肌梗死(10%),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0%-20%)。

好发人群有哪些?

(一)有脑梗塞家族史的人。

(二)高血压及某些低血压病人。

(三)糖尿病病人。

(四)脑动脉硬化病病人。

(五)肥胖病人。

(六)多血质人,指红细胞增高、红细胞比积增高的人。

(七)高凝状态及血脂增高的病人。

(八)低纤溶状态者,指自身溶解血栓的功能下降。

(九)高黏血症,指纤维蛋白原、血脂、红细胞增高、高凝等原因造成的血液粘滞度增高的病人。

(十)大量吸烟的人,每天10支以上,超过10年。

(十一)血栓前状态者,泛指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心绞痛发作等。

(十二)老年人。

如何进行预防?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非常复杂,除年龄和遗传因素等不可干预的因素之外,吸烟、饮酒过量,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都与脑梗死的关系尤为密切,应做到及早干预与及时发现。

(一)早期筛查

针对40岁以上人群,卒中风险筛査评估≥3分的高危人群,或既往有缺血性卒中患者和(或)TIA病史者,依据个体危险程度不同,选择性进行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对其进行生活方式和适宜性技术干预。

(二)预防措施

1.消除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做好脑梗死的预防。

2.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脑梗死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肥胖病等。

3.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应忌烟、少酒,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糖和血脂。

4.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能促进胆固醇分解,从而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并能解除精神紧张和疲劳。

5.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温馨提示:信息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健康家园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家园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制度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公告声明: (本网站不售卖药品,个人购药请咨询其他相关平台,本网站不提供在线交易、支付)
本网站为医药招商供求信息平台,对具体合作双方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在交易前请先查看对方证件。
在本网发布招商供求信息或双方合作,请贵招商企业向本网站提供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gmp、gsp等其他证件(传真或扫描图片)。
本站涉及健康保健和养生信息,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毒麻精放四类特殊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药品、精神药药品、放射性药药品);及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005005号  |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45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皖)-非经营性-202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