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能“活血化瘀”?这些“朋友圈传言”不能信!

   2023-10-12 搜狐网377
核心提示: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一大类疾病对老年人来说更甚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民间流传一种说法那就是每年都要定期去医院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

危害人民健康的一大类疾病

对老年人来说更甚

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民间流传一种说法

那就是每年都要定期去医院

要求输液

说是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这种说法真的靠谱吗?

答案是否定的

通过输液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此外,还有一些误区

今天来为大家一起解答

“输液能让血液稀释,血管就不容易堵了?”

一些患者认为,输液能让血液稀释,能减低血粘度,这样血管就不容易堵了。

虽然通过输液的方式,可以临时增加血液中的水分,但是这些水分没过多久就会被排出体外,无法起到降低血粘度的作用

如果想用增加液体摄入的办法降低血粘度,喝水是更经济、安全、持续有效的方式。

“提前输活血化瘀的药,血管就不会堵了?”

我们都知道,药物的药效是有时效性的。输完液后,数小时至数天后药效会消失。

想要通过临时输液的方式,来改善长期的身体状况,这是不现实的。

“输液药‘劲儿大’,能把血管里的斑块输没了?”

部分患者认为,输液的药效要比口服用药的药效更明显,通过输液,能去除斑块。实际上,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

目前,还没有药物(包括静脉用药)能够让粥样硬化的斑块彻底消失。


“口服药物跟输液‘双管齐下’,效果会更好吗?”

听完上面的讲解,有些患者还会问医生:“既然还没有药物能让粥样硬化的斑块消失,那我同时用口服药和输液,能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答案是否定的。口服药物和输液药物的药理作用可能重复,导致不良反应。静脉药物大多是活血化瘀的药物,与口服药物叠加,有引发脑出血的风险。

“输液非常安全,不会有任何风险?”

据统计,临床上75%的药物不良反应与静脉输液有关。输液药物纯度不可能做到100%,可能会引起过敏。此外,输液本身也有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包括发热、静脉炎、静脉栓塞等。

输液可能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损伤之处容易出现脂肪沉积,进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我身边很多人都采用这种方式,说明一定有效?”

输液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这个说法本身没有科学、严谨、大规模的临床验证,没有依据。而现有的文献经过科学对比,并没有发现输液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与非输液预防有明显差异。

输液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靠谱

遵医嘱科学治疗是关键

相信经过上面的解释,大家可以得出结论:输液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靠谱。盲目的输液,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还可能存在健康隐患。

心脑血管疾病是慢性病,患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治疗疾病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把功夫下到平时,做好自身的健康监测。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戒烟戒酒、健康饮食、积极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健康人群远离疾病,也能够帮助已经已经确诊的患者更好地控制指标。

还要提醒一下,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来说,要根据医生的医嘱坚持用药,预防再次发病,任何想一劳永逸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要想心脑血管好

生活方式很重要

管住嘴来迈开腿

远离肥胖和三高

如果已经得了病

坚持用药控指标

输液预防不靠谱

慢病还需慢慢调


 
温馨提示:信息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健康家园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家园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制度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公告声明: (本网站不售卖药品,个人购药请咨询其他相关平台,本网站不提供在线交易、支付)
本网站为医药招商供求信息平台,对具体合作双方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在交易前请先查看对方证件。
在本网发布招商供求信息或双方合作,请贵招商企业向本网站提供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gmp、gsp等其他证件(传真或扫描图片)。
本站涉及健康保健和养生信息,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毒麻精放四类特殊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药品、精神药药品、放射性药药品);及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005005号  |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45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皖)-非经营性-202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