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多地取消门诊报销职工起付线,门诊统筹药店医保报销,门槛大大降低。
全市门诊统筹药店,本月起取消职工起付线?
近日,根据武汉本地宝消息,2023武汉职工医保门诊报销有了新变化,取消职工门诊报销起付线(之前医保改革门诊报销起付线:退休人员500元,在职人员700元)。
另外,新医保政策优化以后,武汉市退休人员每年门诊报销上限,从4000元提高到4500元。在职人员报销上限,暂时不变。在此之前,武汉市在职人员每年报销上限是3500元。退休人员,每年报销上限为4000元。
在门诊报销比例上,此次调整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具体如下:
1.退休人员
药店凭处方购药,报销比例从68%提高到90%。
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从84%提高到90%。
二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从68%提高到75%。
三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从60%提高到65%。
2.在职人员
药店凭处方购药,报销比例从60%提高到85%。
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从80%提高到85%。
二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从60%提高到65%。
三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55%。
可以看到,通过此次调整,门诊统筹药店的报销费用上升了一个大台阶,从之前“与二级医疗机构持平”再到“向一级医疗机构看齐”,报销比例相较上升超过20个百分点。
对于上述政策变化,笔者向联系武汉市医保局求证,截至发稿时,还未得到官方答复。笔者查询发现,该政策变化内容源于行业内流传的《关于优化武汉市职工医保门诊统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自4月10日起施行。
包括上述门诊报销政策变化在内,《通知》还提及了门诊统筹待遇补差、个人账户划拨等内容。
根据《通知》,2023年2月1日至4月9日期间发生的门诊统筹费用,按照优化措施重新核算,对待遇差额进行退费。以下是相关流程:
在个人账户划拨上面,《通知》提到以下3点:
1.自4月中旬起,分批次划拨退休人员2至4月个人账户。
2.2023年2月-4月已办理医保个人账户一次性支取手续的死亡人员,通过领取个人账户余额的金融账户划拨;未办理一次性支取手续的死亡人员划拨至医保个人账户。
3.5月起,每月10日-15日完成当月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划拨。
多地门诊报销,取消职工起付线
梳理发现,在“取消职工门诊报销起付线”这方面,多地已开始施行。
例如,今年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办法》并提到,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不设起付标准。各地级以上市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科学测算并合理确定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具体的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
2022年12月,江苏南京市政府印发《南京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办法》并谈到,2023年1月1日起,南京市将建立新门诊统筹政策,优化整合职工医保原门诊统筹和门诊慢*政策,合并为新门诊统筹政策,实现基本医保病种保障向费用保障转变,提高门诊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门诊待遇水平将有所提高。
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取消起付标准,取消职工医保原门诊统筹及门诊慢*起付标准(600-2200元不等),新门诊统筹政策不设置起付标准。
2.提高门诊费用上限。新门诊统筹费用支付限额覆盖原门诊统筹和原门诊慢*基金支付限额,并总体提高,年度门诊费用限额从原来的3333元-1.2万元提高到1.5万元。
3..实施费用分段保障。门诊医疗费用越高,统筹基金支付比例越高;并且适当向基层医疗机构和退休人员倾斜,1000元(含)以下费用,基金支付比例40%-60%;1000元(不含)-5000元(含)费用,基金支付比例60%-85%;5000元(不含)-1.5万元(含)费用,基金支付比例65%-90%。
江苏南京一药店老板告诉笔者,“取消职工起付线”无疑利好门诊统筹药店,门诊统筹药店政策落地后,本地许多居民更愿意去药店刷医保买药,因为报销门槛低了很多,而且省钱方便。
但有个很严重的问题是,一些顾客和药店借助“门诊统筹”政策以较低价格买到药品后,转手卖给药贩子赚取差价,导致这些药品变成“回流药”再次进入市场,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引起重视。
可能有人疑惑,为何多地要取消职工门诊报销起付线?
根据医保部门答复,门诊报销之所以设立起付线,主要考虑3个重要原因。一是集中财力救治大病;二是加强费用意识,减少医疗资源和医保基金的浪费。三是降低医保基金的负担。
如果不设置起付标准的话,医保基金的收支还将更加的紧张。那么,既能减少浪费,又能增加结余,起付线还是必要的。
另外,多地取消职工门诊报销起付线,主要是考虑老百姓的真实诉求以及医保改革的可达性。
进一步讲,如果“取消职工起付线”能在医保基金承受范围内,即使支出会有所增加,但参保人员的就医用药权益得到提升后,会有效带动群众支持医保改革,相关政策也能更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