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听力筛查未通过,尽早干预别犹豫

   2024-03-26 搜狐网550
核心提示:相信任何一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但偏偏有的宝宝一出生就和其他宝宝不一样,比如有的宝宝出生后2天左右做听力初筛没有通

相信任何一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但偏偏有的宝宝一出生就和其他宝宝不一样,比如有的宝宝出生后2天左右做听力初筛没有通过,被告知1个月或42天左右需要去复筛;有的宝宝复筛没有通过,被告知需要3个月左右去指定的儿童听力诊治机构进行听力检查;有的宝宝确诊有听力问题,还会被医生告知需要进行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手术等干预和治疗,并且宝宝还需要接受定期的听力评估和长期的康复训练……

医生的一句句话,一条条信息,对于一个还沉静在宝宝降临喜悦中的宝妈或家庭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和煎熬。

宝宝听力筛查没通过或有听力问题这个事实,很多家庭都难以接受。妈妈往往会想,整个怀孕过程都挺顺利的,家里人听力也是好的,宝宝怎么会出现听力问题呢,因此想尽各种办法查找原因,有一种不找到原因誓不罢休的气势。

家里人则多半在想,宝宝有时能听到敲打物品或拍手的声音,听力不应该有问题啊,所以初筛没通过也不去复筛,或复筛有通过也不去做听力诊断,即使有的宝宝被确诊为听力异常,家里人还是不愿意相信或者不承认宝宝有听力问题,拒绝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手术等干预,导致宝宝听觉言语发育落后或说话不清楚、或不愿意与外人交往等情形,每每看到这样的宝宝,尤为感到痛心。

其实,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特别希望能第一时间能找到宝宝听力出现问题的原因,然而从目前的临床病例看,宝宝的听力问题约60%属于遗传因素,20%是孕产期的各种原因(如母孕期感染、核黄疸、重度窒息等)所致,这些听力损失多数是不可逆的,此外将近有15%—20%也不能明确致病原因。最近有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由OTOF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听力损失,可以通过基因治疗改善听力。不过目前多数遗传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尚无特殊的药物治疗,只能根据听力的不同情况,或选配助听器或进行人工耳蜗手术。

特别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宝宝弱视,家长一般都非常积极给宝宝验光配镜或寻求其他的干预治疗方案,但如果是宝宝弱听,家长往往就不愿意进行干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国家实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度20年,目的不就是希望宝宝的听力问题得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吗?宝宝听力筛查没通过或有听力问题,为何会被家里人忽视呢?

归根结底,一方面可能是面子问题,怕戴上助听器就是有残疾,宁愿听不清也不给宝宝佩戴助听器。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宝宝有残余听力,觉得能听见就不需要助听器,其实轻中度听力损失佩戴助听器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有的家长认为人工耳蜗手术有创伤,即使听力很重也不愿意给宝宝做手术,以至于宝宝的听力得不到改善,导致严重听觉言语发育和认知功能障碍。

在整个听力初筛-复筛-诊断-干预-康复的流程中,宝妈的决定最为重要。多数宝妈能够正确选择尊从以上嘱咐,按时让宝宝进入规定的流程,并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顺利让宝宝回归有声世界。但有的宝妈或监护人,总认为宝宝听力没事、或认为宝宝听力会好转、或不承认宝宝听力有问题,即使反复告知注意事项,还是不做复筛、或不做诊断、或不做干预、或不做康复训练,其实这对于宝宝来说非常的不公平,为了自己的面子,剥夺宝宝“听”的权利,难道就不觉得痛心吗


 
温馨提示:信息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健康家园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家园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制度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公告声明: (本网站不售卖药品,个人购药请咨询其他相关平台,本网站不提供在线交易、支付)
本网站为医药招商供求信息平台,对具体合作双方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在交易前请先查看对方证件。
在本网发布招商供求信息或双方合作,请贵招商企业向本网站提供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gmp、gsp等其他证件(传真或扫描图片)。
本站涉及健康保健和养生信息,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毒麻精放四类特殊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药品、精神药药品、放射性药药品);及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005005号  |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45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皖)-非经营性-202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