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别大意!做好“五种护理”是关键

   2024-01-29 搜狐网468
核心提示:小儿腹泻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疾病,由感染、饮食、天气等多方面因素引起,会对孩子的健康及生长发育、生活质量等产生比较大的

小儿腹泻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疾病,由感染、饮食、天气等多方面因素引起,会对孩子的健康及生长发育、生活质量等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一类小儿常见症状。顺义妇儿医院儿科彭伶俐介绍,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比较复杂,孩子如果出现腹泻的情况需要尽早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

小儿腹泻的类型和临床表现有哪些?

不同类型的小儿腹泻在治疗和护理管理的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家长需要对此有基本的了解。

轻度腹泻

患儿一般表现为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天3—10次),大便呈现黄色或绿色、稀糊状或蛋花汤样、有酸味,小部分患儿还伴随出现恶心、呕吐、低热的情况。这类病症大多是由进食不当、消化不良、着凉等引起的。

中重度腹泻

患儿会出现排便频繁(每天10次以上),且便中水分增多、呈黄色或黄绿色、有腥臭味,还会伴随出现呕吐、食欲低下、不规则低热或高热的情况。这类病症大多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

生理性腹泻

患儿主要表现为在喂奶后的24小时之内排便次数在5—10次左右,且大便松散、有奶块或少量粘液,除上述症状外没有其他方面的不良表现。这类病症大多是因为患儿对新食物不适应、饮食不当。

小儿腹泻如何进行预防和护理管理?

对孩子的身体情况和日常生活进行科学的护理管理,能实现对小儿腹泻的有效预防。对小儿腹泻的预防要从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卫生护理等多方面入手,为孩子健康成长和发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卫生护理

保证喂养的器皿(如奶瓶、奶锅等)、食物以及食具、水杯等不被污染,可以用沸水煮30分钟消毒。孩子的衣物要勤洗和勤晒,在清洗的时候需要单独清洗,有条件的还可以杀菌处理。

饮食护理

孩子饮用的牛奶要煮沸,在冰箱内放置时间比较长的食物不能给孩子吃。由于孩子的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相对比较低,喂养不当很容易导致小儿腹泻。日常喂养需要注意不能进食过多,一般要做到定时喂养;不能过早进食大量淀粉类、脂肪类的食品,也要注意不能突然更换食物种类,以防孩子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的情况,进而引起小儿腹泻。

生活护理

天气突然变化也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当孩子腹部受凉的时候,会进一步增强肠蠕动;天气过热则可能引起消化液分泌减少,孩子更容易出现口渴、吃奶过多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加重消化道负担。这类问题都可能引起小儿腹泻。因此,家长需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合理增减衣物,夏季需要给孩子及时补水,并做好防暑和降温工作。如果因天气突变而引发小儿腹泻,家长们也不要过于担心,通过饮食、饮水等的调整即可痊愈。

腹泻孩子的护理

孩子腹泻时,要及时补充液体(如水、米汤、胡萝卜汁、口服补液盐等),以防因大便次数多、水分丢失而引发脱水问题。

同时,家长需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饮食。如果采用的是母乳喂养的方式则继续母乳喂养,如果不是母乳喂养,则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换为腹泻奶粉;对于六个月以上的孩子还可以喂苹果汤(将苹果洗净切碎,加入0.9克左右的盐、5克左右的糖、250毫升左右的水煎汤,分2到3次饮用,具有一定的止泻作用)。

对于腹泻孩子,家长还需要做好病情的观察记录工作,保持与医生的良好沟通交流,以便合理调整治疗和护理措施。

其他方面的护理

增强孩子的体质和环境适应能力,有助于预防各种疾病。孩子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惊吓、精神过度紧张等不良精神刺激。家长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注意清洗孩子的屁股,使用柔软清洁的棉尿布并做到勤换洗,以防出现红臀或尿路感染的情况。

小儿腹泻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小儿腹泻的预防要从护理管理入手,注意饮食和卫生。小儿腹泻的治疗则需要做到预防脱水、纠正脱水,在治疗期间要保持继续健康饮食和合理用药


 
温馨提示:信息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健康家园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家园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制度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公告声明: (本网站不售卖药品,个人购药请咨询其他相关平台,本网站不提供在线交易、支付)
本网站为医药招商供求信息平台,对具体合作双方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在交易前请先查看对方证件。
在本网发布招商供求信息或双方合作,请贵招商企业向本网站提供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gmp、gsp等其他证件(传真或扫描图片)。
本站涉及健康保健和养生信息,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毒麻精放四类特殊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药品、精神药药品、放射性药药品);及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005005号  |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45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皖)-非经营性-202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