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流感如何应对,会影响腹中胎儿吗?

   2024-01-18 网易健康430
核心提示:孕妇流感如何应对,会影响腹中胎儿吗?孕妇因妊娠会使自身抵抗力降低,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孕妇患流感可能危及胎儿,应及早干

孕妇流感如何应对,会影响腹中胎儿吗?



孕妇因妊娠会使自身抵抗力降低,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孕妇患流感可能危及胎儿,应及早干预,不可忽视。近期流感肆虐,不少孕妈来到急诊科咨询,得了流感到底能不能用药,发烧了可以吃退烧药吗?接下来急诊科张丽娟医生给您一一解答这些疑问。



孕期患流感会影响腹中胎儿吗?

孕期感染流感病毒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发热是流感的常见表现,是导致某些出生缺陷和婴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高热(>39℃,>24h),尤其在受孕后的第4周,致畸的风险可能会增高。使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减轻这些风险。其实,孕妈妈不用过于焦虑,平时做好预防,及时就医治疗,流感通常会痊愈。

孕期患流感该怎样用药治疗?

孕期患流感需要在医师/药师指导下用药,切勿擅自用药。越早用药效果越好。抗流感病毒的首选药物——奥司他韦。

今冬流感主要为甲流、乙流、甚至混合感染,奥司他韦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是抗流感病毒的首选药物。疑似或确诊的流感孕妈,应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超过48小时者,治疗仍有效。用于治疗流感,奥司他韦的用法用量:一次75mg,每日2次,口服,疗程为5天。



如果用药,是否对胎儿有影响?

奥司他韦是治疗孕妇流感的首选药物,研究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较好。美国疾控中心指出:目前的研究资料显示,奥司他韦对胎儿有没有影响还是未知,但截至目前,还没有孕妇使用奥司他韦造成胎儿畸形和伤害的报道,推荐孕妇使用奥司他韦治疗流感。如果孕妇患流感而不治疗,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带来更大的危害。

孕期退热的首选药物——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是孕期退热的首选药物,许多循证医学数据证明,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在治疗剂量下是妊娠各个阶段安全使用退热药物,不会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对乙酰氨基酚的用法用量:一次0.5g,口服。若持续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不超过4次。如果高热2-3天不缓解,并出现呼吸急促或自感胎动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其他对症治疗流感的药物,应结合孕妈流感的症状及严重程度,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不建议自行购药服用。

孕期如何预防流感?

一般预防:孕妈妈应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均衡营养、多饮水、睡眠充足、避免着凉,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注意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戴好口罩,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若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早就医。

接种流感疫苗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无禁忌症的孕妈,在妊娠任何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灭活疫苗预防流感。孕期接种流感疫苗不仅不增加胎儿畸形的发生风险,还可以降低婴儿出生后几个月内感染流感的风险。

孕期需要口服抗病毒药物预防流感吗?孕期没有接触流感患者,可以口服抗病毒药物预防吗?

这种情况下,不常规推荐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但孕妇如果存在流感疫苗接种禁忌证、无法获取流感疫苗或预计接种流感疫苗后效力低下(如免疫抑制或疫苗抗原与流行毒株不匹配),一旦发现社区等区域有流感,应在医师/药师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

孕期接触过流感患者,可以口服抗病毒药物预防吗?

这种情况下,也不常规推荐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孕妇在接触过流感患者48小时内无症状,但是在没有接种过疫苗或无法获取流感疫苗或预计接种流感疫苗后效力低下的情况下,均可考虑口服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

口服抗病毒药物预防流感方案

用于预防流感,奥司他韦的用法用量:一次75mg口服,一天1次,连用7-10天。

温馨提示:流感期间,孕妈妈不必过于担心,注意做好流感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如果自觉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


 
温馨提示:信息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健康家园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家园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制度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公告声明: (本网站不售卖药品,个人购药请咨询其他相关平台,本网站不提供在线交易、支付)
本网站为医药招商供求信息平台,对具体合作双方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在交易前请先查看对方证件。
在本网发布招商供求信息或双方合作,请贵招商企业向本网站提供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gmp、gsp等其他证件(传真或扫描图片)。
本站涉及健康保健和养生信息,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毒麻精放四类特殊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药品、精神药药品、放射性药药品);及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005005号  |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45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皖)-非经营性-202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