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妈得了甲流 怎么办

   2023-12-26 搜狐网454
核心提示:门诊来了一个怀孕8周的患者,咳嗽、发热、流涕2天,没服用任何药物。检查后,患者的咽拭子甲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呈阳性。她担心孕

门诊来了一个怀孕8周的患者,咳嗽、发热、流涕2天,没服用任何药物。检查后,患者的咽拭子甲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呈阳性。她担心孕期服药对宝宝不安全,也担心感冒久拖不愈,影响宝宝发育。我向她解释了流感和发热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也解释了用药的益处和风险,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和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

妊娠期遭遇普通感冒或流感并不少见,尤其在流感高发季。面对感冒,有些孕妇、家属甚至医生担心用药影响胎儿,盲目选择“扛一扛”或“多喝热水”来治疗。但这样做会带来很大风险。妊娠期用药的确应考虑药物对母儿健康的影响,但疾病本身对母儿的影响就一定比用药来得小吗?今天我就来讲一讲甲型流感与妊娠。

孕妇感染甲流更危险

甲型流行性感冒(俗称甲流)是由新型甲型流感病毒(主要是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分泌物等方式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以及气溶胶,被污染的餐具、洗漱用品等方式传播。虽然甲流病毒毒力不强且有自愈性,健康人群感染后症状轻微,但是甲流对高危人群的威胁是非常大的。高危人群包括: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妊娠妇女、免疫功能抑制者等。孕妇是甲流的高危人群,其发病率高、重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不管产科医生、孕妇还是家属都应高度重视。

妊娠期人体免疫功能会发生改变,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这种变化会使孕妇更容易感染流感。另外,随着子宫越来越大,膈肌上升,血容量、心率和耗氧量增加,这些都会使孕妇的心脏负荷加重,呼吸系统代偿能力下降。所以妊娠合并甲流的患者病情容易加重。报告显示,感染甲流的孕妇需入院治疗的比例是普通人群的4倍,发病严重程度及病死率都较普通人群显著增高。感染甲流病毒的孕妇如果有肥胖、吸烟史、心脏病史、呼吸系统疾病史等,或处于孕晚期时,更要警惕发生重症的可能。

病毒不会通过胎盘

一般来说,流感病毒不会通过胎盘导致母胎垂直传播,但是孕妇感染甲流后的症状如发热、缺氧、感染性休克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比如,早孕期发热可能增加胎儿出现神经管缺陷的风险,早孕期流感病毒感染会增加胎儿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和流产的发生率。

所以,我们建议感染甲流病毒的早孕期女性一定要及时退热治疗、缩短发热周期,降低新生儿缺陷的发生率。中晚孕期感染流感病毒会增加胎膜早破、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甚至胎死宫内的发生率。这些情况与孕妇缺氧、呼吸功能衰竭导致胎儿缺氧有关。

孕妇能服用抗病毒药物

感染甲流病毒的孕妇出现发热、咽痛、流涕、咳嗽等症状时,应该使用退热、镇痛、止咳等药物对症治疗,并尽早开始抗病毒药物治疗。

甲型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都敏感。因此,它们是首选的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最佳时期一般认为在出现症状的48小时内;发病超过48小时的孕妇也应尽快服用奥司他韦,以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

有人担心服用药物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目前研究认为,奥司他韦不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如胎儿畸形、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有研究追踪了2128例孕妇使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的结局,发现流产和早产发生率均未见增高,胎儿出生缺陷也与药物无相关性。退热治疗对于感染甲流的孕妇也十分重要。在退热药物的选择上,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整个孕期,宜作为首选。

感染后如何母乳喂养

感染甲流的产妇分娩后应与新生儿暂时隔离,可采用挤乳的方式喂养,以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在产妇服用抗病毒药物48小时后,不使用退烧药24小时无发热,无咳嗽、咳痰症状时,可直接进行母乳喂养。在发病后7天之内,或症状好转24小时内,母亲哺乳都应戴好口罩。

妊娠期也能接种流感疫苗

疫苗是预防流感的第一道防线。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且安全有效。

研究显示,孕妇接种流感疫苗后,出现发热性呼吸道疾病的概率下降34%,且转运到脐带血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母亲的流感抗体可以保护胎儿直到出生后6个月。

接种流感疫苗可能会出现轻微反应,如接种部位出现胀痛,少数人会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体温超过38.5度,口服退烧药无效时,需就医检查。

以下情况不宜接种疫苗:对鸡蛋或疫苗中成分过敏,或过敏体质者;处于疾病急性发作期,如发热、感染等,可待愈后再接种;患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其他重症疾病;疫苗说明书中明确列出的禁忌证等。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产科马珂

编辑:穆薪宇杨真宇

校对: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温馨提示:信息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健康家园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家园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制度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公告声明: (本网站不售卖药品,个人购药请咨询其他相关平台,本网站不提供在线交易、支付)
本网站为医药招商供求信息平台,对具体合作双方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在交易前请先查看对方证件。
在本网发布招商供求信息或双方合作,请贵招商企业向本网站提供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gmp、gsp等其他证件(传真或扫描图片)。
本站涉及健康保健和养生信息,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毒麻精放四类特殊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药品、精神药药品、放射性药药品);及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005005号  |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45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皖)-非经营性-202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