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肌是经常出现肌筋膜触发点的肌肉之一。
症状的发作多是在运动或其它活动时,三角肌受到撞击伤害之后才发生的。
患者会抱怨当肩膀活动时会出现疼痛,较少的情况,则是休息时三角肌区域的深部疼痛。前三角肌患有活动性触发点的病人,在将手臂高举至水平处的动作时会感到困难。
前三角肌触发点所增加的张力,会造成“肩峰下撞击症”,此症候群可由放松前三角肌触发点而获得很大地缓解。患有多发性三角肌触发点的病人,会表现出肌肉无力的严重损害,或者完全无法使手臂外展至90度。
三角肌解剖学
01
往近端,三角肌的前部位附着到锁骨的外侧三分之一;中间部位附着到肩峰;后部位则附着到肩胛骨之棘的外侧部。往远端,所有的纤维均聚合到肱骨外侧部的中点区,附着在肱骨的三角肌隆凸。在大部分的患者身上,此附着点显现为皮肤上的一个凹陷,此为由三角肌的肌腹所形成一个“V”字型的底部。
三角肌前部位与后部位的长肌束呈梭状性的排列,从一处附着部直接延伸至另一处的附着部。中间部位的肌束则是多羽式排列。其纤维在近端的肌腱(通常是四条)之间是呈斜向式的排列,肌腱是从肩峰向下延伸至肌肉的本质内。三条指状交错的肌腱从三角肌隆凸向上延伸,三角肌的中间部,相较于前部位与后部位,更能够在较短的距离里产生出更多的力量。
三角肌功能
02
在正常的情况下,肩盂肱关节的活动会和肩胛骨的转动以2比1的比例,来共同协调完成手臂平顺的外展动作,此机制被称为肩肱节律。冈上肌或是三角肌的瘫痪,会使外展动作的力量及耐力降低。然而,患有多发性三角肌触发点的患者,会表现出力量严重的损害,或是完全无法达到90度的外展。
同时收缩三角肌的前、中、后三部位,能够使手臂外展。外展动作主要是由中间部分的肌纤维负责,而前后两部位的肌纤维则负责维持肩盂肱关节的稳定。只有前后两部分的最周边肌纤维,才会做内收手臂的动作。除此之外,前部位肌与后部位肌是互相抗衡的。
三角肌功能单位
03
前三角肌、喙肱肌、胸大肌的锁骨部、以及肱二头肌的长头,经常被一起侵犯而被视为一个功能单位。胸小肌也经常会发展出与前三角肌相关联的活动性触发点。
在手臂外展的整个过程中,上斜方肌、冈上肌、以及菱形肌,会和三角肌的中间部位显现出协同性增加的肌电图活动性。在屈曲的动作时,也会有相似的反应出现,除了三角肌和冈上肌的活动性较慢出现,以及菱形肌在外展时的活动性较低。
后三角肌与肱三头肌的长头、背阔肌、以及大圆肌,共同形成一个肌伸张单位。小圆肌的肌纤维,它只有在完全外展时才会与后三角肌排列在一起,比较少会发展出关联性的触发点。
三角肌的前部位与后部位肌纤维经常是互为拮抗肌,他们可能会一起发展出活动性的触发点。
触发点活动因素:
04
突发性的过度负荷的伤害
长期的抬举物件
阵发性的过度用力
过度运动
冈下肌的主要触发点可能会使三角肌内发展出卫星触发点
矫正活动
05
相关肌肉触发点进行去活化
机械性压力的因素需要被矫正。患者在搬抬重物时,要旋转手臂,让大拇指旋转至可以使三角肌受侵犯之部位减轻负荷的方向上
每天被动式地牵拉肌肉受侵犯的部位可能是必须的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参考书籍:《肌筋膜疼痛与机能障碍激痛点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