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盯上年轻人,预防"屏幕病"有妙招

   2025-01-13 网易健康134
核心提示:冬季寒冷干燥,一些医院眼科接诊的干眼症患者人数比平日多了30%,其中年轻人的数量明显增加。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

冬季寒冷干燥,一些医院眼科接诊的干眼症患者人数比平日多了30%,其中年轻人的数量明显增加。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到眼疲劳、眼干涩、异物感等问题的困扰,干眼症已成为新的“眼部危机”。今天,应急总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应利就来跟大家聊聊,如何应对这个“屏幕病”。


干眼症的三个罪魁祸首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快或泪液成分异常而导致的眼部不适症状。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干眼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泪液分泌不足 可能是由于年龄增长、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导致。这些因素会影响泪腺的正常功能,导致泪液分泌减少。

  • 泪液蒸发过快 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室内干燥、眼部化妆品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减少眨眼的频率,导致泪液蒸发过快;室内干燥和眼部化妆品使用不当也会加速泪液的蒸发。

  • 泪液成分异常 可能是由于眼部炎症、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这些因素会改变泪液的成分,使其无法有效地滋润和保护眼睛。

六成“霸屏”年轻人眼干燥

据统计,我国干眼症患者约有3.6亿人,且发病趋势日益年轻化,甚至一些学龄前儿童也未能幸免。

王应利主任介绍说,患干眼症的年轻人,大多从事IT、设计、文案等需要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工作。这些患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疲劳,伴有刺痛感、异物感,有时还会出现视力模糊、畏光等症状。

一项针对年轻上班族的调查研究显示,在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8小时的人群中,干眼症的患病率高达60%。年轻人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的频率减少,导致泪液蒸发过快,加上冬季室内干燥,空气流通不畅,进一步加剧了干眼症的发生。此外,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缺乏足够的休息和锻炼,也容易导致眼部疲劳和干涩,使得年轻人成为干眼症的高发人群。

识别眼睛的求救信号

干眼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对眼部健康造成长期损害。干眼症患者常常感到眼睛疲劳、干涩,严重时还会出现刺痛感、异物感,影响阅读和书写。

此外,干眼症还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引发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对于年轻人来说,干眼症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导致焦虑、烦躁等情绪问题。

如果干眼症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眼部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例如,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视力问题,甚至导致失明。

因此,一旦出现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这些异常信号,就应该立即引起足够重视,并尽快前往医院进行专业的眼科检查。

得了干眼症还有救


  • 轻度干眼症 对于轻度的干眼症患者,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如减少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注意眼部休息、保持环境湿润等,同时配合使用人工泪液等药物,往往能够有效缓解症状,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

  • 中度或重度干眼症 对于中度或重度的干眼症患者,可能需要采取更综合的治疗措施,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经过规范的治疗和长期的护理,也有很大机会能够改善病情,逐步恢复眼部的正常状态。

收好这份养眼秘籍

预防干眼症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 合理用眼 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电子设备,每隔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下眼睛,眺望远方或做眼保健操。这有助于缓解眼部疲劳和干涩。

  • 保持室内湿润 冬季室内干燥时,可以使用加湿器来保持室内湿润,减少泪液蒸发。同时,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空气过于干燥。

  • 注意眼部卫生 避免用手揉眼睛,定期清洁眼部化妆品和眼部污垢。这有助于减少眼部感染和炎症的风险。

  • 调整饮食 多吃富含维生素A、C、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西兰花等。这些食物有助于保护眼部健康,减少干眼症的发生。

  • 增加户外活动 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缓解眼部疲劳和干涩。同时,户外活动还可以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 调整屏幕亮度与色温 将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调至适宜水平,并选择接近自然光的色温,以减少对眼睛的刺激。

  • 定期眼科检查 即使没有出现干眼症的症状,也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眼部问题。


 
温馨提示:信息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健康家园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家园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制度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公告声明: (本网站不售卖药品,个人购药请咨询其他相关平台,本网站不提供在线交易、支付)
本网站为医药招商供求信息平台,对具体合作双方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在交易前请先查看对方证件。
在本网发布招商供求信息或双方合作,请贵招商企业向本网站提供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gmp、gsp等其他证件(传真或扫描图片)。
本站涉及健康保健和养生信息,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毒麻精放四类特殊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药品、精神药药品、放射性药药品);及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005005号  |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45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皖)-非经营性-202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