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筷子一换,胃癌几率少一半!建议用2种筷子,自查更换

   2024-09-30 搜狐网190
核心提示:李阿姨现年45岁,自幼便有着极高的卫生标准,她每天都会将家中打扫得干净整洁,甚至不留一丝尘埃。同时,她也非常重视健康饮食,

李阿姨现年45岁,自幼便有着极高的卫生标准,她每天都会将家中打扫得干净整洁,甚至不留一丝尘埃。同时,她也非常重视健康饮食,偏爱购买各类有机食品。

然而,近期李阿姨却感到腹部不适,时不时出现隐约的疼痛感,她原本以为是饮食不当所致。因此,起初她并未太过担忧,以为只是普通的肠胃问题,服用一些药物便能解决。但出乎意料的是,病情并未得到缓解,反而持续恶化。最终,她决定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结果竟被诊断为 胃癌早期

在医生的详细询问下,发现了一个被李阿姨忽视的细节——她家中使用的筷子已经超过了五年,且表面已经出现了发霉和变色的现象。由于李阿姨一贯节俭,认为筷子尚可使用,因此并未及时更换。然而,她未曾料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霉菌,实际上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01

筷子一换,

胃癌几率少一半?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细菌,其传播渠道众多,筷子便是其中之一。在我国,共餐时相互夹菜是一种深厚的饮食文化传统,然而,这种亲密的口口相传方式却为幽门螺旋杆菌等病菌提供了可乘之机。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简称“上海消保委”)曾开展了一项实验,该实验聚焦于家庭日常使用筷子的卫生状况。实验收集了来自200户普通家庭的筷子样本,并进行了细致的检测与分析。

检测结果显示, 那些使用时长超过6个月的筷子,其表面附着的霉菌数量相较于新筷子或仅使用3个月的筷子,显著增加了30%以上。这一发现强调了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因食物残渣、油脂及水分残留等因素,容易成为细菌、霉菌滋生的温床,长期不更换可能增加健康风险,特别是与消化系统健康密切相关的风险。

因此,基于这样的研究结果,专家建议家庭应定期更换筷子,以维护饮食卫生,减少因餐具污染而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包括降低胃癌等疾病的发病率。这一建议体现了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改变来维护和促进整体健康。

02

建议用这2种筷子,

干净又安全

1.公筷

采用公筷能够 显著降低因唾液而传播细菌的风险,特别是在多人共享餐食的场合中。推广公筷的使用不仅有助于形成文明的餐饮礼仪,而且即便是在家庭聚餐时,也应提倡并践行使用公筷。科学研究已经表明,那些使用公筷取食的菜肴,其细菌总数明显低于未使用公筷的菜肴,这一研究结果为公筷在防止食物交叉污染方面的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2.不锈钢金属筷子

金属筷子以其卓越的耐热性能脱颖而出,能够 经受高温消毒而毫无损伤。它们坚固无裂痕, 有效减少了食物残留和水分积聚的可能,进而 遏制了霉菌及各类细菌的滋生。相较于竹筷或木筷,金属筷子清洁起来更为方便,且不易吸附异味或染色,堪称更加卫生健康的餐具之选。

03

使用筷子时要注意的几个细节

1.定期更换筷子篓

为了防止筷子篓成为新的污染源,我们必须确保其处于清洁和干燥的状态。

2.避免高温煎炸

高温环境下,筷子材质的老化速度会加快,更有可能导致有害物质的释放。为了保障烹饪安全,推荐使用具有耐高温特性的筷子。

3.正确清洗筷子

请采用温和的洗涤剂和流动水源来清洁筷子,同时需避免使用硬质刷子,以防造成额外的划痕损伤。

4.沥干水分

为确保筷子卫生,使用后应尽快将其晾干,防止因长时间浸水而增加细菌滋生的风险


 
温馨提示:信息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健康家园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家园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制度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公告声明: (本网站不售卖药品,个人购药请咨询其他相关平台,本网站不提供在线交易、支付)
本网站为医药招商供求信息平台,对具体合作双方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在交易前请先查看对方证件。
在本网发布招商供求信息或双方合作,请贵招商企业向本网站提供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gmp、gsp等其他证件(传真或扫描图片)。
本站涉及健康保健和养生信息,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毒麻精放四类特殊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药品、精神药药品、放射性药药品);及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005005号  |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45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皖)-非经营性-202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