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发育行为门诊中,经常遇到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在说话时不太清楚,比如,将“哥哥”说成为“得得”,“房子”说成“黄子”,“婆婆”说成“伯伯”。顺义妇儿医院儿早中心彭晶晶介绍,上述情况有可能是构音障碍的表现。家长需纠正孩子的发音,并锻炼双唇技巧。不及时纠正构音障碍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及心理健康。
什么是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构音器官先天性和后天性的结构异常,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发音障碍以及虽不存在任何结构、神经、肌肉、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主要表现可能为完全不能说话、发声异常、构音异常、音调和音量异常和吐字不清,不包括由于失语症、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听力障碍所致的发音异常。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如果孩子的发音器官存在发育不全或器质性病变,可能会导致他们发音不清或使他人难以理解,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不自信、退缩和孤僻等。
如何纠正构音障碍?
首先,家长应示范正确的发音,并鼓励孩子模仿和勤加练习。
其次,家长可以指导孩子锻炼发音所需的双唇技巧。以声母p和b为例,家长可以让孩子尝试将纸条置于嘴前,双唇用力吹气使纸条飘起,发出清晰的“p”音;而发“b”音时纸条几乎是不动的。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孩子掌握发“p”、“b”音所需的爆破力和双唇技巧。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在发音时将手放于嘴前,让孩子更加明确感受到两者的区别。
在发音练习中,家长还可以结合韵母进行发音,如“p—i皮”、“p—a啪”等单字,并逐步增加难度进行词语和句子的朗读。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听、多说、多读,特别是多接触标准的语音材料,如儿歌、故事等。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熟悉正确的发音模式,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整个纠正过程中,家长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避免过度批评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压力。
为了纠正儿童发音不清的问题,家长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发音原因、发音区别、训练方法和环境等。家长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指导孩子纠正发音,帮助他们获得更清晰、准确的语音表达能力。如果问题持续存在,建议寻求专业语言治疗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