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天气里,享用冰镇或清凉的饮品,确实能带来一时的惬意。
然而,家中的长辈常常会提醒年轻人,过度饮用冷饮可能会对肠胃造成伤害。
甚至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些关于“喝冷饮导致意外死亡”的新闻报道。
就在最近,福州一位年仅19岁的小伙小辉(化名),在结束一场篮球比赛后,一口气喝掉了一瓶冰镇饮料。不幸的是,他在饮用后不到五分钟就感到胸闷和胸痛,最终因急性心梗不幸离世。
医生解释说,在夏季高温时,人体的血管会自然扩张以散热。如果在剧烈运动后立即饮用大量极低温度的冷饮,或者立刻吹空调、洗冷水澡,都可能导致身体的血管急速收缩和痉挛,血压会骤然上升,血液的黏稠度也会增加,可能出现凝血现象,进而引发血管堵塞,最终可能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01
剧烈运动后,
怎么才能更顺利地恢复状态?
1.剧烈运动后不建议马上洗澡、吹冷空调
突然接触冷环境,如冲洗凉水澡、跳入泳池或吹冷风空调,均会对心脑血管造成额外压力。同样,锻炼后立即洗热水澡也可能导致晕厥。为避免此类情况,无论是冷水还是热水,建议在剧烈运动后先等待约半小时。
2.剧烈运动后不建议马上坐下或躺下
经过高强度的运动后,您可以悠闲地散散步,进行适当的拉伸与按摩,或者在锻炼结束时安排约半小时的轻度体力活动,这些举措均对肌肉的恢复大有裨益。
3.大量出汗后猛喝水可能会「中毒」
在运动过程中,人体会通过流汗失去水分,并同时排出体内的盐分。若在盐分流失的情况下迅速大量饮水,这实际上会稀释人体的体液,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利的健康影响。
如果你在运动中大量出汗,适量饮用运动饮料会是一个好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众多的功能饮料和维生素饮料并不等同于运动饮料。如果你想在出汗后饮用,最好检查一下饮料标签,看看是否含有如钾、钠等电解质成分。
运动结束后的半小时内,只要你的胃肠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可以适量进食以补充能量和营养。
02
大热天,血管最怕这些事
1.猛喝冰水
在夏季,适量增加水的摄入可以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但需注意不要一次性过量、过急或饮用过冷的水。
这是因为,如果饮水速度过快,水分会迅速渗透到血液中,导致血容量急剧增加,进而给心脏带来额外的负担。
因此,尽管迅速大量饮水能迅速解渴,但这样做可能会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
2.猛吹空调
在酷暑难耐的户外之后,立刻踏入冷气十足的空调房间,虽然能在一刹那给予人无比的凉爽感受,然而,我们的血管和心脏却需要承受因温差剧烈变化而带来的负担。
鉴于此,我们提倡控制室内外的温差在一个较为适宜的范围内。更为理想的方式是,在返回家中后再开启空调,让房间温度逐渐下降。
若需提前开启空调,建议将温度设定在大约26℃,避免过低的温度设置。
当进入已开启冷气的公共场所时,应尽量先将身上的汗水擦干,同时避免直接站在冷风直吹的位置,以减少身体因温差过大而受到的影响。
3.猛冲冷水澡
夏日炎炎,许多人偏爱回家后立即冲个冷水澡以寻求清凉。然而,这种习惯却潜藏着不小的健康风险。
在夏天,我们常常能够听闻因这种急速冷却行为引发的健康问题——血压升高、冠状动脉剧烈痉挛、斑块破裂、血栓生成,甚至急性心梗的病例屡见不鲜。尽管冲凉能带来短暂的凉爽舒适,但若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则实在是得不偿失。
4.猛吃夜宵
在夏夜,凉爽的微风时常轻轻吹拂,这段时间往往是一天中最为惬意的时光。正因如此,夜宵成为了许多人在夏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夜宵的选择往往偏向于辛辣、咸鲜以及重口味的食物,还有各类酒水。一旦过量摄入,这些食物和饮品会持续对脆弱的血管造成刺激,进而加重心脏的负担。
此外,摄入过多油腻和咸味重的食物还会导致血脂和血压的升高。
03
警惕心脏的4大求救信号
信号1:胸痛
胸部突然产生强烈、紧束或压迫性的痛感,并伴随着呼吸困难,必须即刻给予高度关注。同时,对于颌部、颈部、上肢以及上腹部出现的沉闷压迫感或不适感,也绝不容忽视。
信号2:胸闷
在心梗发作时,许多人往往难以明确指出疼痛的具体位置,而是感到一种沉闷的痛感或压抑的不适。
信号3:流感样症状
活动后出现了诸如恶心、疲劳、畏寒以及出冷汗等类似流感的症状,这很可能是供血不足的迹象。尽管这些症状在许多人身上都较为常见,但若是在活动后表现明显,则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信号4:疲劳或失眠
许多女性在心脏病发作前的一周,会经历异乎寻常的疲惫感。在心脏病发作之前,许多人会遭遇“睡眠紊乱”的问题。
所以,如果突然感到特别疲劳或者出现失眠状况,就应当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