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逛公园也是“良药”

   2024-04-22 搜狐网230
核心提示:近日,“公园20分钟理论”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盎然的春意、盛开的花朵、安静的空间、惬意的一角……这些场景常会出现在公园

近日,“公园20分钟理论”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盎然的春意、盛开的花朵、安静的空间、惬意的一角……这些场景常会出现在公园里,也是让我们身心放松,放下疲惫的“良药”。据近期一项研究表示,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更加快乐,即便是不做运动,只是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状态变好。

奔忙劳作,身心俱疲

人们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忙工作的、忙生意的、忙劳作的……长期的劳累让身心或多或少都在承受压力。

一项加拿大的研究显示,工作压力大或回报低的男性,心脏病风险增加49%;而工作压力大同时回报低的男性,风险增加一倍。工作压力主要体现为工作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责任大,但在决策或开展工作时却不由己。付出回报的不平衡,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人员认为收入少,还包括保障不足等。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动组织联合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因心脏病和中风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柳叶刀》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时间工作与早期心血管死亡风险升高有关。研究者指出,长时间工作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负荷个体发病的急性诱因。

上班族的久坐也在威胁健康。体力活动不足是全球性的公众健康问题,每年有超过500万人因为缺乏体育活动而过早死亡。我们的工作经常需要每天坐8~10个小时,不管是在家、办公室或开车,仅能站起来的机会就是起床、吃饭、去洗手间。久坐增加了不良健康状况的风险,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许多类型的癌症。

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尤其是对上班族来说,身心都承受着各种考验。公园提供了一个放松的场所。这个空间虽然是公共的,但也是开放和包容的,那些曾包围自己的社会规范和要求在这里暂时失效,那些形成人们心理压力的标准化、商业化、消费主义的事物在这里被大幅淡化,个体得以收获耳根的清净和心灵的安谧。

02

亲近自然,调节身心

发表在《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上的研究显示,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感到更加快乐,即便不做运动,只是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人状态更好。这种新的放松方式人们纷纷表示效果惊艳。这便是近来破圈公园20分钟理论

此前就有研究发现,多亲近自然身心更健康。一项英国的研究称,经常在花园里走走,身心更健康。研究显示,经常花时间在花园里要比不怎么去花园的人,更可能有更好的身心健康水平,不论是做园艺还是仅仅逛一逛。研究者表示,花园是大多数城里人接触大自然的重要途径。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一项大规模研究也显示,一周亲近大自然至少2小时,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

亲近自然还可以防病。美国一项对近25万老年人进行的研究表明,居住在草木丰茂的环境下能养心,各种心脏病风险均降低,总的风险降低19%。研究显示,与住在绿植最少环境的人相比,住宅周围满眼绿色的人急性心梗风险减少了25%,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减少了20%,心力衰竭风险减少了16%,房颤风险减少了6%。为什么绿色环境有益心脏?研究者认为,在绿意盎然的环境,或能让人更愿意走出家门多多走动,从而让心脏获益。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每周能够去公园至少亲近大自然30分钟,可减少7%的抑郁患病率和9%的高血压患病率。研究者指出,在公园漫步能有效减压,缓解焦虑,而且还能促进体育运动。

西班牙的一项研究发现,污染越严重,卒中风险越高。但居住地周围有大片绿地,则可降低卒中风险。在离家300米半径范围内,拥有充足的绿地,可以直接降低16%的卒中风险。

03

旅游交友,皆利于健康

花香阵阵、鸟鸣声声,天蓝水碧、树绿草青,春日正是游园的好时节。

接触大自然自古就是调节身心健康的好方法。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政策与信息研究所的学者曾发表一篇文章,介绍了中国的森林疗法。在中医学中,植物和绿化作为促进人体健康的药材或环境有着悠久的传统。文章指出,森林疗法是一种预防性和替代性的治疗方法,可通过绿色、健康的森林环境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我们不妨短暂地放下手头的工作,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到公园与花花草草近距离接触,慰藉疲惫的心灵,也给身心健康注入一份活力。

另外,生活中还有很多让身心健康的小诀窍,如做好事。做好事别人会对你感激不尽,自己也会得到心理满足。研究显示,这有助于强化人的免疫系统,调节身心“合二为一”,有利于健康长寿。交朋友。朋友能够提供情感支持,有助于人们应对压力,感受到被关爱,有利于大脑生长和延缓衰老。去旅游。到处走走看看,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利于身心健康;旅游还能陶冶情操,结交朋友。良好的家庭关系。“家”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压场所。不论白天的工作多么紧张,回家后都要积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并与亲人们做一些互动。如此坚持下来就会发现自己的心态好了不少,自然有利于健康。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温馨提示:信息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健康家园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家园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制度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公告声明: (本网站不售卖药品,个人购药请咨询其他相关平台,本网站不提供在线交易、支付)
本网站为医药招商供求信息平台,对具体合作双方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在交易前请先查看对方证件。
在本网发布招商供求信息或双方合作,请贵招商企业向本网站提供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gmp、gsp等其他证件(传真或扫描图片)。
本站涉及健康保健和养生信息,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毒麻精放四类特殊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药品、精神药药品、放射性药药品);及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005005号  |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45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皖)-非经营性-202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