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中国科学家首次在猪胚胎中培育出人类心脏,最长存活21天【附基因编辑行业市场分析】

   2025-06-18 24
核心提示:在全球范围内,器官短缺问题正日益严峻,无数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的漫漫长路中煎熬,生命在时间与病痛的双重压迫下岌岌可危。让猪

在全球范围内,器官短缺问题正日益严峻,无数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的漫漫长路中煎熬,生命在时间与病痛的双重压迫下岌岌可危。让猪的身体长出了人的心脏,有望解决这个问题。

据《自然》报道,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首次在猪胚胎中成功培育出含有人类细胞的心脏。

据研究团队介绍,该实验采用了人-动物嵌合体技术。研究团队先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精准敲除了猪胚胎中两个关键的心脏发育基因,这一操作如同为后续的人类细胞植入扫清了障碍。随后,在桑椹胚阶段,即胚胎由约十几个快速分裂的细胞组成球体时,向胚胎中注入经过基因增强的人类干细胞。这些干细胞经过特殊改造,显著提高了在猪体内的存活率。

本次实验首次实现在猪胚胎中培育人类心脏,胚胎最长存活了21天。在这21天里,心脏长到了指尖大小,相当于同等胎龄的人类心脏大小,并且能够正常跳动,让我们看到了利用动物胚胎培育人类器官的巨大潜力。

对于胚胎只存活了21天,研究团队主要成员赖良学研究员推测是因为这些人类细胞破坏了猪心脏的功能。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心脏中的人类细胞,研究团队对这些细胞进行了荧光标记。在特定波长的光线下,经过标记的人类心脏细胞能够发光,研究人员借此确认了人类细胞的存在。不过,具体占比尚未公布。此前,该团队在猪胚胎中培育的人类肾脏组织中,人类细胞占比曾达到40% - 60%。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专家指出,需要进一步验证心脏细胞是否完全为人类来源,以避免物种间细胞污染。毕竟,未来若要将此类器官应用于临床移植,必须确保其完全由人类细胞构成,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免疫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领域的一大难题,如果移植的器官中含有动物细胞,患者的免疫系统很可能会将其视为“异物”进行攻击,从而导致移植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基因编辑行业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最具突破性和潜力的前沿科技产业。它通过精准地对生物体的基因组进行修饰、插入、删除或替换等操作,为疾病治疗、农业育种、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在医疗领域,基因编辑技术有望攻克一些传统医学难以治愈的遗传性疾病和疑难杂症,为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截至2023年,主要的基因编辑技术可分为ZFN技术、TALEN技术、CRISPR/Cas9技术三种。其中,CRISPR/Cas9技术凭借其效率高、技术难度低、脱靶效应低等优势,受到了全球领先基因编辑公司的青睐,成立时间越靠近现在的公司,采用该技术的比例越高。

然而,基因编辑技术也引发了诸多伦理问题。生殖系基因编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贺建奎对人类胚胎进行的CCR5基因编辑,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遗传变异,影响未来几代人的健康。基因编辑技术的商业化和普及化也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因为高昂的费用可能使只有富裕人群能够获得潜在的疾病治疗或基因增强。从社会和伦理角度看,基因编辑技术还可能引发新的“优生学”问题,甚至对人类基因库的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如果人们过度追求某些“优秀”基因,可能会导致某些基因在人群中的比例失衡,从而影响人类基因库的多样性,降低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尽管存在诸多伦理争议,但也有观点认为基因编辑技术用于治疗疾病是符合伦理的,但必须严格监管,防止其用于非医疗目的。毕竟,在面对器官短缺这一严峻问题时,基因编辑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基因修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温馨提示:信息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医药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医药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制度  |  版权隐私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公告声明: (本网站不售卖药品,个人购药请咨询其他相关平台,本网站不提供在线交易、支付)
本网站为医药招商供求信息平台,对具体合作双方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在交易前请先查看对方证件。
在本网发布招商供求信息或双方合作,请贵招商企业向本网站提供营业执照、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gmp、gsp等其他证件(传真或扫描图片)。
本站涉及健康保健和养生信息,未经本网站核实,仅供参考;受众若要参照某些信息以保健和养生,请在事前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毒麻精放四类特殊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药品、精神药药品、放射性药药品);及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站内任何企业及个人不得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20005005号  |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45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皖)-非经营性-2023-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