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锦后旗卫健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市关于加强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部署,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工作理念,全面整合县域医疗资源,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带动旗、镇、村三级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卫生健康各项工作成果丰硕。
一、坚持“组团发展”,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围绕“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总体思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改善医疗服务“四大攻坚行动”,实现医疗机构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建立医共体监管运营“45678”模式,推行“牵头医院+分院”的组织架构,建立了以旗医院为牵头医院,中蒙医院、妇幼保健院、16家乡镇卫生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21个分院为枢纽,辐射107家村卫生室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2023年,旗内就诊555649人次,相比2022年的444824人次,提高了110825人次,同比增长19.95%;2024年1-8月旗内就诊311268人次,相比 2023年同期259965人次,提高了51303人次,同比增长 19.73%,把患者留在基层成效初显。
二、坚持“筑巢引凤”,学科建设水平全面加强。三家旗级公立医院先后与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北京中医院内蒙古医院等高精尖城市三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三级医院专家下沉我旗坐诊、带教、查房360余次,服务群众1.32万人次,切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级名医诊疗服务。目前建成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旗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旗医院建立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中蒙医院成立了“两专科一中心”并引进纳贡心身医学团队,有效满足群众多层次、多种类的就医需求。
三、坚持“提标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完成杭锦后旗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有效提升旗级综合医院硬件设施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深入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2023年以来累计实施9所卫生院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打造急救分站2个。大力推行基层“6S”管理建设达标工作,不断加强基层卫生院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打造“美丽乡镇卫生院”,群众就医环境不断改善。
四、坚持“应享尽享”,基层群众健康保障更加完善。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9支245人,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9.92%,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97.26%。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师3.51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落实大病专项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健康帮扶政策,实现从健康扶贫到健康防病的转变。持续发挥中医药在防病保健方面的作用,全旗16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中医馆,11%的村卫生室建成了中医阁,10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村卫生室中医阁)
五、坚持“人口普惠”,“一老一小”和妇幼健康服务提质增效。博康愉园老年公寓被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命名为医养结合示范单位,陕坝镇春光村创建为自治区示范性老年人友好型社区建设培育点。旗医院和中蒙医院全部设立老年医学科,全旗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9个。
六、坚持“医防融合”,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持续优化。杭锦后旗传染病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疾控中心改扩建业务用房及应急防控设备购置项目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建成投用中蒙医院、西城、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精神康复站。完成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建设,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强化。稳步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建成市级健康企业1家,评选“职业健康达人”10位。针对242家医疗机构、36家企业、326户公共场所等单位进行常态化监督执法,筑牢群众健康防线。
七、坚持“共建共享”,健康杭锦后旗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县城、自治区健康县区。深入推进健康杭锦后旗17个专项行动,创建各类健康细胞128个,打造健康主题公园2个。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突出问题,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全生命周期进行健康管理,结合各类健康主题积极走进机关、社区、学校、村镇、企业开展健康义诊、科普宣传等服务活动900余次,服务群众13万余人次,有效提高人群健康水平。